首页 能源战略 油气 电力 煤炭 新兴能源 节能环保 资料库 视频资讯

页岩油气

旗下栏目: 石油 天然气 页岩油气 非常规气

中国页岩气开发虽遇坎坷但前景可期

文章来源:中国自然资源报 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 发布时间:2019-07-31
摘要:中国能源网新闻栏目涵盖能源经济、煤炭、电力、石油天然气、新兴能源、节能环保、分布式能源等方面的国际及国内能源新闻资讯,供您了解能源行业市场动态、项目建设、行业监管、分析综述、国内国际能源新闻资讯。
油气

最近,四川荣县频发地震,被怀疑与当地页岩气开发有关;有媒体披露,我国页岩气招标区块几乎“全军覆灭”,无一成功规模开发。这些报道关注了页岩气的环境影响和招标区块的质量,同时还透露出对页岩气发展前景的担忧和疑虑。笔者认为,巨大的资源基础决定了我国页岩气前景可期,但复杂的地质条件、资源禀赋和突出的技术瓶颈,又决定了我国页岩气开发充满挑战、曲折与坎坷。

经过数年的探索和努力,目前页岩气已成为我国天然气供应的重要来源,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。自2012年焦页1井取得重大突破以来,在国家政策支持下,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获得快速发展,相继在四川盆地及周边探明落实了涪陵、长宁-威远、昭通、威荣等多个页岩气田。截至2018年底,已累计探明地质储量10456亿立方米、可采储量2494亿立方米。同时,在鄂西、贵州等复杂构造区和陕北延安地区也相继取得突破。页岩气开发和产能建设步伐加快,也推动页岩气工业化开发迅速实现,从2013年的2亿立方米攀升至2018年的108.8亿立方米,约占全国天然气总产量的7%,累计采出页岩气335.2亿立方米。其中,涪陵页岩气田是我国首个大型页岩气田,也是目前全球除北美之外最大的页岩气田,截至2018年底探明储量已达6008亿立方米,年产能达100亿立方米,2018年页岩气产量65.6亿立方米。

可以说,我国页岩气开发具有坚实的资源基础和巨大的发展潜力,前景可期。近年来,石油企业在四川盆地南部地区陆续在埋深3500~4000米的海相页岩地层取得了勘探突破,钻获了一批高产井,包括足202-H1垂直深度3925米,水平段1526米,测试日产气45.67万立方米,拓展了页岩气资源分布空间,夯实今后川南地区页岩气上产和稳产的资源基础。预计2020年,页岩气产量有望超过220亿立方米,在全国天然气总产量的占比将达12%左右;2025年页岩气产量有望达到450亿立方米~500亿立方米,占比达20%左右。

然而,我国页岩气总体上依然处于早期发展阶段,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还很低。根据原国土资源部2015年评价结果,全国页岩气可采资源量21.8万亿立方米。其中,四川盆地及周边海相页岩气可采资源量7.8万亿立方米,但截至2018年底探明率仅3.2%,采出程度0.4%;中下扬子等地区海相页岩气可采资源量5.2万亿立方米,至今未获得工业规模储量;北方陆相、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可采资源量8.8万亿立方米,依然未能取得商业开发的突破。

同时,我国页岩气开发也受到复杂的地质条件、资源禀赋和关键技术装备的制约。

在地质方面,特别是在南方复杂构造区,面临页岩气资源分布复杂的巨大挑战,加大了“甜点区”(商业开采率较高的地方)评价与优选难度;对于陆相、海陆过渡相页岩气,面临岩相变快,非均质性强,资源分布规律更为复杂,优质储层段识别、“甜点区”评价与优选难度更大。在关键技术和装备上,长距离水平钻井、多段体积压裂、旋转导向以及微地震监测等诸多技术工艺和装备上不能国产化、本地化,特别是旋转导向钻井技术和设备依赖进口,受制于人。关键技术的短板导致深部页岩气、陆相页岩气等资源至今不能实现规模效益开发。

在政策层面,由于大部分页岩气资源开发未能与地方经济发展衔接,致使资源地成为资源开发的旁观者。无利可图,自然在用地、环评、安评等环节难以得到地方的支持。宝贵的财政支持资金笼统用于页岩气产量补贴,而忽视了对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开发页岩气的鼓励和支持。

在开发成本方面,因关键技术工艺、装备的短板,加上内部经营管理效率低下,导致我国页岩气开发综合成本总体较高,特别是深部页岩气和陆相页岩气开发成本普遍过高,难以规模开发,制约页岩气上产。

在体制机制方面,由于改革滞后,大量优质页岩气区块不能流转,被控制在少数企业手中。同时,区块招标制度不完善,也导致开发缺乏竞争活力,投资不足,制约了页岩气开发和产能建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