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能源战略 油气 电力 煤炭 新兴能源 节能环保 资料库 视频资讯

生物质能

旗下栏目: 太阳能 风能 生物质能 储能 地热能

吴幼青:生物质气化技术有挑战、有收获、有未来

文章来源:中国环保在线 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 发布时间:2019-04-01
摘要:改变能源消费习惯,调整能源消费结构,这是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点,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可再生能源替代革命。鉴于历史悠久、储藏量丰富、低碳环保等特性,生物质能利用受到青睐基本是水到渠成的。
吴幼青,秸秆气化,农作物秸秆

改变能源消费习惯,调整能源消费结构,这是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点,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可再生能源替代革命。鉴于历史悠久、储藏量丰富、低碳环保等特性,生物质能利用受到青睐基本是水到渠成的。

按照业界的说法,生物质能源甚至被誉为继煤炭、石油、天然气之外的“第四大”能源。不过,生物质能源利用也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。

“刚入生物质领域的时候,我们是觉得有煤炭方面的技术,作秸秆气化这些应该是轻车熟路的。但是,我们研究地越深也越来越发现,压力越来越大。”华东理工大学教授、博士生导师吴幼青说。

那么,作为生物质气化领域的专家,吴教授究竟是如何看待我国生物质能发展以及农作物秸秆利用的呢?

农作物秸秆处置重难点

众所周知,我国在大力推行秸秆综合利用,一方面我国农村地区秸秆产量可观,另一方面秸秆焚烧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。吴教授在剖析个中利弊时明确指出,传统的作燃料、饲料或者肥田模式效率低、污染重、功能性不足。

在这种窘境下,“一烧了之”的思想成为主流,也是我国下发“禁烧令”的根源所在。所以,更深层次的问题实际指向了资源化利用,“通过技术手段,做好市场运作、资本运作、经济运作,引导秸秆的资源化、清洁化、增值化”,吴教授如是说。

当然,这也就引发了另一个重难点——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关系。吴教授认为,“秸秆的产源、储运、生产加工、市场消纳、资本投入以及消费端”连成一个整体,牵一发而动全身,只有将这个错综复杂的网理顺才能保障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链健康、有序、可持续发展。

生物质气化技术

我国能源局、国家发改委、农业部联合发布的《关于开展秸秆气化清洁能源利用工程建设的指导意见》中明确,实施秸秆气化清洁能源利用工程是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的重要抓手。

吴教授分析,之所以清晰地提出这个概念,原因有两点,即生物质气化工艺水平、实践验证水平已经可以达到推广、应用的要求;以及生物秸秆综合利用程度不理想,要通过这样的指导意见不断拓展应用的深度和广度。

从技术工艺层面来看,生物质资源具有其特殊性,技术也存在相当大的挑战性。但是吴教授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还是让人眼前一亮,比如完成了5兆瓦生物质气化并网发电项目,实践不用政府补贴就能经济运行的模式,并且不断向固废处置利用方向靠拢。

当然,采访中吴教授也坦言,技术命题依然存在,比如“秸秆气化,它属于黄色秸秆,钾含量很高,该如何处置”、“生物质焦油,如何高值化利用或者降低产生量”、“如何同大煤电耦合好,提高运营效率”、“如何提高气化炉工业化、规模化程度”等等。

生物质气化行业发展

在吴教授看来,国家对生物质气化工程给予了足够的重视,行业发展虽然不是一片坦途,但是这才是我们为之不懈努力的动力,并且相信未来发展潜力是值得肯定的。

首先是现状的有利面:生物质气化的渊源很深、可再生能源法添加了补贴保障、能源供应和产品供应多元化,总体来看是一种现实的、有效的解决方案。

其次是现状的不足面:生物质气化的体量比较小;单个项目的发电装机比较低;单炉规模化程度同样比较低;装备水平、规范化管理水平不够高。

就行业未来发展方向这个问题,吴教授提到了两个关键点——技术创新和技术应用。例如,随着生物质气化装备和技术发展,目前已经实现生物质燃气替代工业用途的天然气。更为可贵的是,这种模式在无政府补贴即可良好运营的实践道路上正越走越远。

跟上时代发展的快节奏,积极投入技术命题的攻关和新技术的研发;加快新技术的实践落地,围绕实用性这个核心推动生物质气化技术的工业化、规模化、规范化。